文玩核桃起源于漢隋,流行于唐宋,盛行于明清,至今興旺不衰,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特的文玩核桃文化,以京津地區為最。文玩核桃又稱作“手療核桃”,古時雅稱“掌珠”,民間還有“揉核桃”“團核桃”“耍核桃”等多種叫法。俗語有“十指連心”,即手上的穴位豐富,且與周身的經絡、臟器相通,中醫認為通過適當的刺激,可以疏通經脈,促進血液循環?,F存于江蘇徐州的漢代畫像石中的“戲丸圖”證明這種“玩兒法”至少在漢朝時就已出現。清乾隆皇帝曾賦詩:“掌上旋日月,時光欲倒流。周身氣血涌,何年是白頭?”對文玩核桃養生手療的奇效也寫得淋漓盡致。
千年流光歲月中,文玩核桃也形成了豐富的品類,最有代表性的品種無疑是“獅子頭”類,北京市平谷地區的四座樓獅子頭,更是公認的精品中的精品。與普通的獅子頭相比,其端肩大肚,紋路形式流水紋,底座形似菊花,皮厚骨密的特征深受歷代核友的喜愛。
多年來,四座樓獅子頭的種植逐漸散布全國各地,由于各地氣候、水土的差異,不同產地的四座樓獅子頭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。“漢高山文玩核桃種植基地”位于山西呂梁山脈漢高山地域,海撥1740.3米,北緯37度,富鉀土壤,周圍30公里無污染,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帶的交接區,高海撥,日照時間長,晝夜溫差大,更適合植物生長,獨特的地里環境,造就產品核質堅,骨感強,易上色的特點,與全國其它地方的“四座樓獅子頭”生長表現,有明顯的差異化,與眾不同,所謂“奇山秀水出珍果,舌尖美味譽華夏”。近年來,經過全國各地核友的把玩及長期體驗對比,深受好評與認可。
“溫潤如君子,敦厚似賢士,短矮亦侏儒,脫塵是納子。”漢高山獅子頭文玩核桃,給您就是這樣的感覺!